一张草席 从种下蔺草到编织成席 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一“草”手艺,一“席”传承 他,坚守了50年 今天,小轩带你走进港南区木格镇 近距离感受 手工打席的独特魅力 伴着初夏的脚步, 小轩来到港南区木格镇, 探访贵港市级非遗, 木格草席编织工艺传承人邱寿明。 
在邱寿明家中, 只见他正坐在自制木机前, 与妻子两人搭档编织草席, 一个人坐在席机的正面进行压筘 另一人坐在席机侧面叉草,配合默契… 

木格镇种植蔺草、编织草席的历史悠久, 从隆冬到初夏, 蔺草从细针状迅速成长为高近2米的草株。 在初夏之后的农闲日子里被割倒、晒干, 再经过手艺人灵巧双手编织成草席。 就这样,一张张带着 尚未褪尽的青色和清香的草席, 匆匆走向大江南北, 进入寻常人家, 在盛夏的酷暑中, 伴人入眠,给人清凉。 

“现在入夏开始有订单了,
瑞幸咖啡(中国)有限公司我跟老伴基本每天都编织草席,正常一天可以编织一张。编织的规格有1.2米、1.5米、1.8米的,大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,价格在200元至320元之间。”邱寿明说,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跟着老一辈学习编织草席了,至今已有50个年头。 
草席又名凉席, 手工草席具有紧密、光滑、平直的特点, 因坚韧耐用、冬暖夏凉而颇受市场青睐。 农民一般是在农闲时从事手工编织草席, 产品包括草席、草枕头、 草茶杯垫、拖鞋等一系列工艺品, 并对产品进行秀花,艺术镶边等, 产品主要销往海南、南宁、柳州等地。 

草席编织手艺来自祖辈的手手相传, 简易、古老的机器, 两个熟练的老手工艺人, 一递一送一打之间, 草席被编织出来。 

“要做好一张看上去十分普通的草席,需要精细复杂的工艺流程。从种下蔺草到织成一张席子,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,其间的工序更是多达20余道,忙上8、9个小时才能织成一张草席。”邱寿明说。 

近年来,机械织席逐渐代替手工草席,会手工编织草席的人越来越少。不过,在木格镇还有部分农民为了手工编织草席工艺的传承,依然坚守着这门即将失传的古老手艺。 

邱寿明说,以前几乎家家都以编织草席为生,但如今只有极个别人还在坚持,编草席的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,年轻人不愿学这门手艺,原因在于手编草席费工夫、挣钱少。很多人被迫放弃了这门手艺另谋生路,年轻人也不愿意再继承,选择外出打工。 

“我们将加大草席编织的传承力度,采取多种形式,探索、完善‘传统技艺进校园’,利用课后服务时间,邀请当地民间艺人、能工巧匠给孩子们授课,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,推动传统技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走细。”木格镇宣传委员杨柳燕说。 AAB
|